曲园动态
热点动态

    【校友风采】站在最高处,看不一样的风景———记我校工学院05级校友、国网公司劳动模范王昊

    妹妹来信了。
      从山东到拉萨,这封信穿越了四千多公里的山山水水,落到了王昊的手上。
      在通讯高度发达的社会,写信是件奢侈的事。妹妹似乎更喜欢用这种细微的方式和哥哥说心里话。父母老了,院里的桃花开了,自己一个人在县城的磕磕碰碰……信中都是些点滴的小事,更多的是对哥哥沉甸甸的思念。
      藏区的风很大,清冽的强大气流夹杂着雪山和草甸的气息,吹得手中的纸张哗啦啦响,吹得王昊潸然泪下。妹妹是他最愧欠的人,2009年易游·体育,易游(中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王昊,毅然选择担任西藏输变电分公司安检部专责。为减少哥哥的后顾之忧,妹妹瞒着他放弃了在济南的优厚工作,回到了家乡照顾父母。作为家中的独子,王昊始终说不清楚是什么让自己把偌大的一个家压在妹妹肩上而独自来到这方天地。
      一个80后,守着一个变电站、一条线路、一处施工工地,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成长为技术过硬的变电运维专家、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其中太多的艰辛和付出只有王昊自己清楚。
      他这样给妹妹回信:“太阳出来,变电站的天就特别蓝,映着远处的银线和铁塔,你会觉得这天地是如此的可爱。更美的是日落后,当灯光亮起时,那是更绚烂的世界,这其中,有我的一份付出。你什么时候来,我带你去看它的美。”
                                           
    每一小步都要脚踏实
      地海拔4000米!
      2009年,拉萨曲哥220千伏变电站开工。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变电站工程,也是西藏“十一五”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它的建成将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拉萨冬季供暖用电做出巨大贡献。
      缺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辐射、天气变化无常,装载建材的运输车随时都会“趴窝”,即便是正常的行走,普通人也会觉得心脏可能会跳出嗓子眼。刚刚参加工作的王昊,立足未稳,就要面对变电站的生产准备和启动调试工作。这是这方水土对于他这样一个闯入者的第一个下马威。
      适应艰苦的地理环境是其次,最关键的是来自实际工作的挑战。“突然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要完成的工作之间隔了一层说不清的东西,就像面对很多路口却找不到方向的路人,热切中带着迷茫。”王昊觉得自己被现实敲了一记闷棍,“之前学到的输变电理论无法有效地联系实际,变电站正在安装的一、二次设备,很多我认识它,它不认识我,积极的求知欲和现实的茫然让我不知道从何下手。”
      生产准备期间,任务多而杂,许多工作王昊都是第一次接触,从跟踪设备、了解设备原理和操作方法、设备是否满足反措要求,到安全工器具、运维工器具的购置,再到台账的建立、运行规程的编写,都需要现学现用。此外,除了大量的生产准备工作,还要在启动投运之前,切实掌握监盘、倒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处理等运行业务。
      怎么办?
      王昊一头扎进变电站里,认真跟师父从头学习。乐观的心态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很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运行人员。
      2010年,输变电分公司仅负责一座曲哥变电站的运维工作,2011年就有了3座变电站及一座换流站,这一年的时间里,王昊也成为了一名值班长。业务增加了,班组人员却从以前的6个人,变为了3个人。王昊主动给自己加压,制定培训方案。“一个班组,氛围很重要,要树立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通过给设备找主人,让人员主动掌握设备,今天你对你负责的设备了解一点,讲给班组其他人员听,明天你再多了解一点,再讲给班组人员听,时间长了,就是巨大的进步。”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是王昊的工作风格,而细心,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身为值班长,王昊开展工作时事无巨细。每次他当值都会首先查看班内人员有无情绪异常或身体异常的情况,确保大家状态饱满才开始布置工作。“变电运行工作枯燥又严谨,人员的精神状态影响到工作质量,稍有不慎可能酿成事故,不允许有一点的马虎。”在此期间,王昊带领的班组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难走的是“上坡路”
      由于工作需要,王昊在2011年调任国网西藏输变电分公司生技部运行专责。随着岗位的改变,职责的定位与以前也大不相同。
      王昊说:“最有挑战性的是角色的转变、工作性质的转变,从具体负责一件事到督促落实好各个工序流程,从自己亲力亲为到督促协调其他人落实,沟通、协调很重要,考虑全面很重要,工作安排要合理、过程要管控指导。”新岗位上快速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扩充知识面,以应对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最大的难题。
      “上坡路”难走,历来如此。
      为了掌握输变电公司运维的每所变电站的基本情况,王昊收集了所有站的电子版图纸与设备资料进行学习,自己记了一本设备基础台账,以便熟悉掌握每一个设备。为了时刻掌握工作状况,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甚至在洗澡的时候都放在身边。王昊明白在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自己占据关键环节。
      有一次,工区有个间隔SF6气体微水超标,问题发生后,王昊立即协调厂家赴现场共同检查、更换气体,同时安排检修。这是一个复杂的协调过程,他准确编写作业指导书,做好风险管控,接着向调度部门申请停电,要求运行人员做好倒闸操作和安全措施,故障得以顺利解决。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王昊被抽调到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运检部,参与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革的推进工作,凭借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他积极学习其他公司的先进做法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结合国网西藏电力的实际情况,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制了《变电站无人值守验收管理标准》等一系列标准。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中国古训》中的这句格言,也是王昊最喜欢的一句话。人在世间,要多做,要躬行,更要思考。在藏地工作的日日夜夜中,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工作闲暇时抬头凝望那片苍茫群山。群山连绵,如同这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和曲折,所以也就有了探寻的乐趣。
                                            
    高处的风景
      2014年,对于王昊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
      这一年,川藏联网工程建设轰轰烈烈开展,它的建成为高原架起了一条电力“天路”,为当地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给雪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血液。当时,需要有人远赴西藏昌都地区进行技术帮扶,领导征询王昊的意见时,他刚刚在老家举办完婚礼。“工作繁忙,婚期一拖再拖,但接到通知让我去负责川藏联网变电站的生产准备工作,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西藏工作多年的他,十分清楚这项工程的艰难,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地对于电力的殷切期盼。王昊为自己能加入这一场揭开雪域高原电力建设 “新篇章”的工程激动不已。
      但昌都路途遥远,至今都未通火车,父母觉得王昊应该踏踏实实在拉萨工作,没必要折腾。关键时刻,妻子和妹妹与王昊一起做通了父母的工作,体贴的妻子更是主动申请和王昊一起去昌都。
      一入工程现场,王昊就彻底忙开了。川藏联网工程西藏侧共有 3座变电站,仅有 6人负责变电站生产准备工作,工程时间紧,工作任务大,白天他要去变电站现场熟悉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并收集基础资料,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试验进行跟踪,确保施工质量和工艺要求,晚上要整理资料,编制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生产准备期间,正是昌都地区的雨季,在去澜沧江变电站的路上,王昊遇到了泥石流和道路塌方,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川藏联网工程变电站的启动投运工作,从充电、联网、试验,整个周期有一个月,一个月的高强度工作,没有休息一天,吃、住都在变电站,但不管多艰苦,想着能早点解决昌都地区的缺电问题,我们就坚持了下来。”王昊最难忘的就是在风雪中登上一处山巅,“天快黑了,风雪弥漫,一片苍茫,远远地,看见灯火次第亮起,那是高处最动人的风景。”
      王昊很年轻,他觉得自己在走一条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有曲折,有荆棘,有泪水,也有欢笑,而那一幕风景,始终成为他前行的动力。
      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叫 《平凡之路》。“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我不过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王皓说,每次哼起这首歌的时候,他常常会想到四千公里外的那个家。想到自己为什么要远远来到这片天地,像一只牦牛幼崽般面对风霜雨雪。
      或许,就是为了看那路上最高处的风景。
      或许,时间无言,如此这般,明天已在眼前。

    (作者:张红岩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孙琪)